围绕国足新帅人选的讨论正逐渐升温。随着世预赛亚洲区三十六强赛的持续进行,中国男足在临时教练组的带领下艰难前行,但寻找一位正式且合适的主教练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综合近期各方消息来看,新任主帅很可能会是一位对中国足球环境并不陌生的“中超故人”,而几位特定外籍教练的名字正频繁出现在舆论视野中。
目前,中国足协倾向于选择外籍教练,并且更看重候选人是否有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职业联赛执教的经历。这一倾向并非空穴来风。经历过本土教练和洋帅的多次更迭后,管理层面意识到,完全不了解中国足球文化和球员特点的外教往往需要漫长的适应期,而国家队建设恰恰最缺乏的就是时间。因此,一位熟悉中超联赛、了解中国球员能力特点、并能快速上手的外籍教练,成为理想选择。
在众多被提及的名字中,前山东泰山队主帅、塞尔维亚人亚历山大·乔迪(Aleksandar Đorđević)的呼声颇高。他曾在2017至2019年执教山东,带队表现稳健,战术思路清晰,并且对中国球员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目前处于自由身状态,操作难度相对较低。此外,曾执教成都蓉城的韩国人徐正源也被部分媒体列为潜在人选。他在中超的执教成绩有目共睹,强调纪律和体能的风格与现阶段国足的需求有一定契合度。不过,他目前与成都队仍有合同在身,挖角难度较大。
另一个被广泛讨论的对象是刚刚离开阿曼队帅位的克罗地亚教练伊万科维奇(Branko Ivanković)。他不仅曾带领伊朗队参加过2006年世界杯,更在2009至2011年间执教过山东泰山队,并率队夺得中超冠军。他兼具亚洲足球管理经验和在中国的成功过往,无疑是一个竞争力极强的选项。
当然,重启“中超故人”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过去诸如卡马乔、佩兰等外教,尽管履历光鲜,但最终都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因此,足协此次选帅除了看重“熟悉度”之外,还必须综合评估候选人的战术理念是否先进、团队建设能力是否突出,以及能否与中国足球现有的归化球员、年轻化进程相匹配。
与此同时,本土教练也并未完全被排除在外。但考虑到国家队近期成绩压力和舆论环境,由土帅接手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充分的保障。现阶段,外教依然是更可能的方向。
综合来看,国足新帅的确有很大概率是一位与中国足球有过交集的外籍教练。足协希望借助其“即插即用”的适应性,尽快组建团队,冲击2026年世界杯。最终人选预计将在近期揭晓,这位“中超故人”能否带领国足走出低谷,我们拭目以待。